【影音分享】巢運居住講堂(六) 居住權這檔事!

巢運居住講堂(六)「『居住權』這檔事! 」,將透過四個不同的案例,帶大家了解什麼是『居住權』,以及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們,用什麼樣的方式,實踐『居住權』的價值。


政府雖於2009年簽訂聯合國《兩公約施行法》,但並未落實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》第11條關於「適足住房權」之保障承諾,而流於法律和行政程序的形式。政府不僅缺乏完整的住宅政策,也欠缺能保障生活環境的國土規劃,放任土地和住宅商品化。居住權不同於財產權,保障的不僅僅是狹義的擁有房產的權利,更重要的是確保每個人,無論種族、性別、年齡、階級、經濟背景,其基本的居住需求獲得「適當」的滿足,且居住條件能不斷地向上提升。




場次一  安康改建公營住宅落實居住弱勢照顧


 林于婷/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執行祕書。

安康是臺北市第一批也是最大的社區(總數1024)提供低收家戶安居的環境。歷經40年後,居住環境品質亟需改善,於是2011年開始啟動「興隆公營住宅改建計畫」,預計擴充至3000公營出租住宅給低收入戶青年住戶。興隆公第一期即將公告,除確保居住空間,還有弱勢住戶所需要的社會福利、支援服務是否有配套到位,原住戶的益是否遭到剝削等議題,讓我們一起來討論。





場次二 從國際居住權運動談臺灣土地正義
王寶萱/航空城反迫遷聯盟發言人、 前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。
近年來由於政府經濟發展掛帥的施政邏輯,結合大型企業掠奪性資本的入侵,使得台灣人民最基本的居住權利日益惡化,高房價、圈地迫遷在全台各地烽火四起。這是台灣的獨特現象?還是在全球資本運作邏輯下所遭遇到的共同課題?讓我們從人居高峰會(Habitat III)的視角,反思台灣該如何向土地正義邁進?






場次三 沒有所有權也OK,三鶯重建的新想像

江一豪/三鶯部落自救會顧問
徐伯瑞/徐伯瑞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

「給我一個支點,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。」
不過今天,我們不是要舉起地球,而是試著尋找如何把支點移開,把那個支撐起高房價的支點移開。1949年,國民政府從遙遠的大江大海來到台灣,長期以「無政策的政策」,任令各階層的住民「自力救濟」投入房地產市場,滿足安身立命的權利。而後即使政權輪替,民進黨不僅未改弦更張,還接力以土增稅減半、房貸優惠等政策支撐房價。長此以往的結果是,對於高房價,我們大多數的人總是在狗吠一下之後,還是會回頭想辦法去買房置產。其實除了高房價,包括都市更新、無殼蝸牛、強拆迫遷……,乃至於苗栗大埔、士林王家等等這些糾纏在這塊土地之上的愛恨情仇,無一不是以所有權作為滿足居住權的結果。
如何把支點移開,讓居住正義的想像能擺脫所有權而真正多元起來,從2008年展開抗爭的三鶯部落,搞不好就是在做這件事。






場次四 從都市違建聚落談居住權,以華光、紹興為例

陳柔安/紹興學程成員
徐亦甫/華光社區訪調小組成員、台灣人權促進會專員


台灣戰後透過所謂的「違建聚落(自營聚落/非正式住區)」,安頓了數十萬名國民政府帶來台灣的戰爭移民,與都市化過程的城鄉移民。不論戰爭移民或城鄉移民,都是沒有受到政府住宅政策庇蔭的都市貧民,默默提供城市運轉、發展的底層勞動力。
然而2000年以後,國土清理活化政策將矛頭轉向這些低度開發、「窳陋」的社區,以訴訟、更新的手段予以排除,以從這些土地榨取出數以兆計的不動產利益。 透過分享近年紹興、華光兩個較受矚目的反迫遷抗爭,我們希望讓大家瞭解「違建聚落」在台灣的歷史,並說明都市底層的居住權,如何受到國家權力與掠奪性資本 的戕害,乃至反思「財產權」在居住正義落實上的限制。






0 意見

0 意見: